“培训骗补”现象背后的政策性腐败
近日,一场全国性的医疗反腐行动正在展开,医药代表被抓,学术会暂停,多家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国家反腐的决心和定力坚定不移、从未动摇。事实上,不只是医疗领域,培训行业的腐败之风也很猖獗。
2023年6月,国家审计署在《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详细揭露了培训机构“骗补”现象——“22省多家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搞虚假培训套取骗取专账资金等1.23亿元”。除了已查出的数额巨大的骗补资金外,据知情人士透露,“骗补”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更加令人触目惊心。
值得肯定的是,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作为民办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从业24年来一直在职业技能鉴定领域兢兢业业,专注修好内功,从未领取过任何政府发放的培训补贴资金。
2016年6月,在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云南省高校学生技能大赛总结会上,JYPC与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签署职业技能鉴定合作协议
“培训骗补”内幕
那么,财政补贴是如何被套取骗取的呢?据悉,流程如下:有关部门组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招募培训评价机构承办。财政补贴发给参赛学员,承办机构向学员收取赛前培训费。学员通过“虚假”赛前培训和“虚假”比赛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部门凭证书发放财政补贴。如此,培训评价机构得到了“培训费”,考生既拿到了证书又得到了“培训补贴”,国家财政资金却被大量套取骗取。例如,承办机构赛前向学员收取900元赛前培训费,学员通过“比赛”拿到证书领取1200元补贴,最后还能倒赚300元。
赛前,培训机构会给学员组织流程化、形式化的虚假培训,学员只需要培训半天或一天,就能够凭借机构传授的“作弊技巧”轻松过关。例如,即将参赛的学员参加插花师培训时,培训班的老师会提前告诉参赛学员明天的比赛是怎样的流程,有哪几种花材,颜色怎么搭配,每种花有几支,白色的花放几支,红色的花放几支,放前还是放后,之后怎么捆绑等,学员熟悉流程后,参赛时只需按照套路,走个过场就能轻松过关。
借助培训比赛骗补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会出现这样一种“骗补”现象:几个培训机构在有关部门的授权下共同承办一场比赛,参赛人数大概在1000人以上,职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大型赛事参赛人数甚至能达到3000人。而这参赛的数千人基本都会通过比赛拿到证书,继而凭证书领取补贴,通过率在99%以上,如此荒谬的数据很明显是造假所致。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职业能力研究会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组织开展了结项管理工作
“培训骗补”现象背后的政策性腐败
政策性腐败是指在制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过程中,借政策之名假公济私,将政策异化成谋利平台的腐败行为或腐败现象。充满诱惑力的“骗补”方式不仅容易被投机者加以利用,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摇篮。
2008年,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一个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政府培训项目,因补助办法未得到严格执行且专项资金被截留,致使最终效果严重缩水,沦为应付检查的表面工程。此案数年后东窗事发,因滥用职权罪,涵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涵江区人社局)5名公职人员于2017年底相继被定罪、判刑。
2014年5月,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虚假办学骗取国家巨额补贴案。涉案三人中,牵头的李平案发前是本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级主任科员,他联手另两名并不具备条件和资质的人,弄虚作假,创办了培训类学校,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虚假办学,合谋骗取国家补助就业专项资金433万余元。2014年5月20日,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对此案的终审裁定书:原为人事干部的主犯李平构成贪污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另两名合谋者犯贪污罪,分别获刑10年6个月和缓刑。
2020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也曾公布一例套取补贴款案例,江苏省灌云县人社局两名工作人员周平、张雷利利用职务便利伪造虚假材料,套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共计119.1万元,犯贪污罪。2020年5月20日,周平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张雷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
国家出台培训补贴政策是为了支持拓展培训市场,提供更加广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促进人们的职业技能提升与发展,可是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被这些人钻了空子,结果自然也与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晓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理事长王庆运等出席200多人参加的职业能力考试指南丛书主编会议
由“培训骗补”现象产生的反思
培训行业的“骗补”现象和“腐败”案例层出不穷,与有关部门的监管缺失密不可分。2023年7月,浙江省纪委省监委发布了一篇文章——《虚报的3.7万元培训补贴》。文中表示,近期,海宁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组织督查小组对市人社局开展专项监督时,发现一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名单中,暗藏了13名财政供养人员。
督查小组随即找来组织该培训班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展开调查,发现培训班的招生简章上,的确未对报名对象的身份、条件作出限制性规定,并存在部分培训班次为了凑人数,直接随意拉人进培训群的情况,导致共计13名财政供养人员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各项记录面前,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认了报名人员未审核和虚报冒领行为,并退缴多申领的3.7万元培训补贴。同时,市人社局相关科室对培训单位监管不够到位,没有担负起报名人员终审的责任,且在培训补贴的拨付中,存在手续不规范、审批表格形同虚设、责任落实挂“空挡”等问题。
此外,海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人社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存在培训机构虚报课时申领培训补贴、资金核拨把关不严、对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及时纠正。”
这一案例不禁让人深思:市场上那么多的培训机构,人社部门真的能够对每次培训都监管到位吗?近年来,随着职业技能重要性的提升,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资金逐年上涨。每年各个省市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资金就可达到数千万甚至数亿元。那么,这些培训补贴资金都是如何发放的呢?这些资金的发放标准是否被严格落实?审查又是否足够细致呢?
话题延伸开来,还可探讨,公办培训机构与民办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是否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培训补贴?还是只有人社部旗下的培训评价机构或授权招募的培训评价机构才能获得培训补贴?
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支持的江苏省大学生知识竞赛总决赛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成功举办五届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超过3000万人次,农民工超过4000万人次,贫困劳动力超过900万人次。技工教育每年输送毕业生能够达到100万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以上。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5000万人。在“骗补”现象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上亿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多少是能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真实培训?有多少是为“骗补”而设的虚假培训?其中,真正的“骗补”金额究竟是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2019年12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政府退出颁发水平评价类证书,改由社会评价组织发证,不再由政府认证,目的在于实行社会化评价,落实“放管服”政策。
但实际上,某些单位本身并不属于政府机关,但却打着政府部门旗号,招募培训评价组织,甚至授权没有职业技能鉴定经营范围的企业发放证书,变相实施垄断行为,阻止JYPC等合法的社会评价机构的健康发展,明显与国务院一直强调的“放管服”政策相悖。
近年来,国家对于腐败的打击力度日益加强。无论是高级官员还是基层干部,只要有腐败行为,就必定被严惩。相信党和政府以敏锐的目光,严谨的法度,细致的努力,必然会将每一位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培训行业的反腐风暴终有一天会到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